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诏安的著名景点 :闽粤之交第一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9:25:53    

长乐寺——闽粤之交第一寺,镇守漳南第一关。

它坐落在闽粤交界的分水关,原名为分水关“大士庵”,坐南朝北。始建于明天启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拓宽改建,清末时失修颓败,1984年由侨胞苏慕莲、蔡美凤居士、香港定因法师等及有关方面捐资重建,1988年比丘释定周、定清募捐再次扩建,并更名为“长乐寺”。寺门上方门匾“长乐寺”光彩熠熠,寺门两侧石柱对联写着:“长亭据雄关一缕香馨僧礼佛,乐寺临古道三更月朗客参禅。”跨入门槛,迎面横匾“皆大欢喜”和弥勒佛祖“笑脸相迎”的神情,便自然而然地把你领入了放弃杂念和负担,感受清净和安详的“长乐”境界。

长乐寺为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祀观音菩萨,两侧供奉十八罗汉。背靠群山,苍松翠柏,祥云朵朵,庵前有一株古榕树和一座明崇祯十七年立的石坊。

大雄宝殿门前圆形石柱镶刻着“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对联,这一幅诠释了做人要明事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前途一定一片光明的佛理。这佛理更阐明了“人要约束好自己,走好路,走正路,时刻给自己敲敲警钟,一旦发现自己误入歧途,要迷途知返,及时反思,让自己停下来”的生活哲理。


石坊东西朝向,仿木构件,雕花版大都缺失,主体构件完好。石坊为三门五楼八柱,歇山顶,正脊咬鸱吻。主立柱和边柱共四支,开出三门,侧柱四支,斜支撑边柱,形成八字构架,所有十二支柱均修海棠线。四支主柱之间公架三段月梁形额枋,主柱柱头均坐栌斗,栌斗上接童柱。一二楼童柱出挑四抄,三四楼由力士童柱支撑,五楼素面童柱,当中龙凤版已缺失。月梁上方榫卯圆形大通,圆通上嵌二方题字版,下方两面同书“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同为大总戎都督郑芝龙立”,上方西面匾书“声震华夷”,东面匾书“功覃闽粤”。

据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郑芝龙任南澳副总兵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多次击败了横行海面,窜扰闽粤的荷兰殖民者船队,保卫了祖国的海防安全;另一方面征服平息了称雄闽粤之交的海寇,“海上诸贼俱为所併,海氛一度比较平静,使官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故闽粤两省的官绅士民感其恩德。”石坊乃是为褒扬大总戌都督郑芝龙任南澳副总兵英勇抗倭和征服平息称雄闽粤边界的海寇,所建立的赫赫战功的见证。

长乐寺东面,凉亭楼阁,池塘里鱼儿嬉戏追逐,远处青山绵绵,林木丛丛,近处盆栽花卉,招蜂引蝶,绘织成一幅鸟语花香的精美画卷。

蓝天白云映衬着红砖瓦石,绿树古松,长乐寺更显示庄严肃穆,一方清净雅致。雕梁绣柱的大门朝东,也许就是昭示着“紫气东来,天佑丹诏。佛光普照,国泰民安”吧!

长乐寺,嵌在324线国道上的一颗明珠,佛教圣地,连接着“功覃闽坊”、“抗倭纪迹碑”和“分水亭”等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景观,集朝拜、历史遗址,观光诸多资源,她将在闽粤边界放射出祥和的光芒,光照众生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