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广西岑溪市的旅游景点(岑溪文庙——搬来搬去命运多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09:18:37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欢迎关注!

近些年广西好些个地方重建了孔庙这样的建筑,如南宁,柳州,北流,岑溪,等等,有些地方正在计划重建,或是正在重建类似的建筑,建成之后,还原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旧建,成为了地方的一个旅游景点,地方文旅宣传名片之一。

如岑溪孔庙,在2012年立项,并择地在城东的东山公园内重建,几年间在岑溪各方关注,努力下,到2017年12月建成开放。

整个建筑基本上按古代文庙的标准格局重建,区别不是很大。

从外到内,以中轴线布局建设,棂星门,状元桥(横跨放生池,现在叫放生池,实际上按传统文庙建筑的叫法,这个池叫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到最后的崇圣祠,五栋建筑呈直线排列,两侧有厢房八栋。

这座新建的岑溪文庙,除了是岑溪新的的一个景点,一座仿古好看建筑,见证了岑溪各界的努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这就是岑溪的一段已经远去的文庙记忆了。

文庙,也习惯称之为孔庙。用现代的思想来说,这是一处纪念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但以古代传统的思想来说,孔庙不仅仅是一处祭祀,供奉孔子的地方,还是地方重要的儒学教育,科举教育的场所,地方文脉之所在,是历代传授文化教育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学校的功能。

所以,孔庙也有文庙,学宫之称(下文统一称文庙)。

一般来说,古代的县,州,府的城市中,根据城池的等级不同,都会建一座或两座相关的文庙,如县文庙,州文庙,府文庙,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建设文庙更是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标配建筑之一。

岑溪文庙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史载: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南义州东(今南渡义新)。按照这个时间点来算,应该是今天广西地界各县中,历史记录排第二的文庙了,第一座是灌阳文庙,查到的历史始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之前有文章《广西人文: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桂林灌阳文庙的一千四百余年变迁》介绍过。

岑溪文庙的历史,最早并不是在今天岑溪城区,而是在今天南渡义新,在唐,宋,元,明四代中,因为各朝代的各种历史事件,县城址搬来搬去,最后在明成化十年(1474年),才搬到今天的位置。

但搬到这里,却正好是岑溪文庙历史中,命运多舛,搬来搬去的开始。

从1474年到1644年的一百七十年间,是岑溪文庙经历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地震,火灾,“贼乱”,兵焚等等,这些天灾,人祸,历史记载都有好几页,随着这些事件,岑溪文庙也就从城东迁到城西,从城南迁到城北,从内城迁到外城,总之,隔个十余年就来一次事件。

也正是这样的动荡与不安,岑溪地方历史记载就有一个很令人想象的现象了。据乾隆年的《岑溪县志》记载,明代成化年后的一百七十年间,岑溪的科举进士一个都没有,就连举人都是直到崇祯末年才中寥寥二人。

这是巧合还是记录缺失呢?如果是真的,那这种常常出现的天灾人祸,对于岑溪地方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岑溪士子们无法正常安心考学,于是参加科考而无人得到成绩,就是地方很大的困难了。

直到清代初年,地方局势渐平,到任的清朝知县慢慢的恢复地方建设,恢复地方科举教育的秩序,从顺治十五年(1658年)开始,到康熙七年(1668年),经过连续几任知县的努力,岑溪文庙才完成了“次第修复”,恢复了正常的科举教育,并且很快有了成效。

就在岑溪文庙修好后,仅仅四年不到,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科乡试中,岑溪科举学子冼茂才以解元的成绩中举!这是岑溪地方有记载的清代第一位举人,第一位解元。

这样的科举记录现象,这恐怕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

随着清初几位皇帝的重视,以政令的形式敕封孔圣人,并御制“题匾”下发各地,各地自然对文庙的建设也重视起来,在康熙四十六年,时任知县张义到任后,看了文庙的地形,他认为,文庙基址比较低,文脉气势都被前面的县署建筑挡住了,明显是“风水”不好,于是他上书请求迁移而建,直接后撤“数武",在原址后面的一个高地上重新建设文庙。

从此,岑溪文庙定位下来了,开始了清代的繁荣。

此后二百余年间,岑溪城中的这座文庙的记载就少了,找到的资料不多,就是本地人,也很难讲出一二了,只知道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行过一次大的修复扩建过程,后来风风雨雨中,基本上保留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基本上都没有痕迹了。

如今一座新的岑溪文届建立起来,虽还有文庙之名,但方方面面,都是适应当下的新时代文庙文化传播,对于本地旧时的文庙记忆,则不多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