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景区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距西直门二十华里
故事:
武陵春色
圆明园有一个景区叫做武陵春色,据说这里是按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描述来布局修建的,景色就像脱离了尘世的世外桃源。乾隆从小就被雍正安排在这里读书,等他继位以后,仍然喜欢到这游玩、回忆小时候的情景。
盘龙松
在大清入关以后,不论是皇宫还是行宫,为了防备刺杀,都是不种大树的。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前,曾有一棵古松,被人们称作盘龙松。
据说有一年雍正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早朝,忽然有个太监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四皇子在圆明园出生了,雍正听后大喜,高兴地立刻命人在正大光明殿前种下两棵松树。
一大一小,大的象征雍正,小的象征着刚出世的小皇子,表示父子二人要撑起大清的江山。而这个小皇子就是乾隆。
两棵树有专人照顾,浇水、除草照顾得很好。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在圆明园被人暗杀,据说刺客就是躲在古松后面藏身的。
从此乾隆下令砍尽了宫里的树木,但是他听自己母后说过,那棵小松树是代表着自己的,又是雍正亲自命人种下,所以单单保留了正大光明殿前的那棵小松树。而乾隆也一直喜欢松树,他还专门写过一首《种松诗》:
诗中用柳树和松树,乾隆告诫各位做官的,不能像柳树那样,企图搞面子工程,做一些所谓立竿见影的政策,不会长久;做官要像这松树一样,要有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耐得住性子,有实干精神,也许马上见不到成效,但日积月累,便为后世之人带来更多的好处。
在1860年和1900年的两次劫难中,这棵古松也幸免于难。但是被一个传教士看中了。他看这棵树好看,便想找人把它挖走。但
是附近的人都不愿意,因为他们都不想中国的东西流落到外国。这个传教士一看没人帮忙,挖不走,于是决定自己把树砍倒再运走。
他找来一个大斧子用力向古松砍去,第一斧子古松纹丝不动,第二斧子只把树皮砍破一点,第三斧子砍掉一块拳头大小的树皮。
这块树皮正好打在传教士的眼睛上,立刻天旋地转、眼角流血晕倒在树下。
直到几天之后才被人发现,人们把他送到法国人的教堂,听说只活了一天就去见上帝了。
这棵古松又活了几十年,最后在战争的时候,奉天军队的一个师长战死,没有棺材,于是张作霖下令伐倒了这棵古松。只留下一个粗大的树墩。
二、北京市明十三陵景区
位于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风景:
帝王墓群
十三陵共有13座帝王陵墓,包括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此外,还有陪葬墓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三、故宫博物院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事:
故宫的故事
太多了,非几段文字能说完。
四、天坛公园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
意义:
文化内涵
天坛公园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两代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
祈年殿、皇穹宇采用木制构件,圆形平面,为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
在生态学方面,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较为杰出的范例。
天坛公园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
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公园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
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颐和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故事:
清漪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
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六、恭王府景区
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
故事传说:
选址
恭王府在选址上颇为讲究。
传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是土龙,指北京城的中轴线,可这中轴线上的建筑一般只能供皇帝使用;另一条是水龙,指什刹海、后海和北海所连成的一条线。
相比于土龙脉,在水龙脉上建设监管较少,且其形状也不易让人看出,这就让和珅钻了空子。恭王府不仅位于北京城的水龙脉上,还恰恰处于这个水龙的“龙腹之穴”。
在风水学中认为,水就是财,而水龙之腹恰恰就是汇集了财富的地方。所以,这独一无二的选址,使得恭王府成为了北京城最有“财气”的地方。
恭王府及花园集西洋建筑和古典园林风格于一体,布局紧凑自然,府邸富丽堂皇,斋室轩院园内散置,为北京保存完整的典型王府之一。学者侯仁之曾叹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七、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
故事:
北顶娘娘庙
这是一座十分方正的院落,大门紧闭,远观可见高大的主殿位于院落后排,钟鼓楼居中,几株古老的松柏和古槐矗立院中。
大门上的匾额上书:敕建北顶娘娘庙。“敕”这个字显示着它与皇家的关系,也告诉人们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庙。
史书上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北京城郊共有“五顶”,以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命名,供奉着不同的娘娘。
金启宗先生在《北平郊区的满族》一书中说:“娘娘在营房中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老爷。他们还知道这几座庙里娘娘之间的关系,据说都是肉胎,年龄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
有一天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去逛南顶(在左安门外),大姑娘非要上大殿香案上坐不可,母亲阻拦不住。庙里的道士就劝说:‘她要上去,就一定是有根基的,不用拦她了。’
谁知这位姑娘一坐神龛,立刻坐化,就成了肉身的娘娘。母亲悲痛之余带着剩下的两个姑娘去逛北顶(在安定门外),二姑娘又坐进了神龛坐化了,成了北顶娘娘。母亲只好带着三女儿回家,谁知在归途中三姑娘闹着要逛西顶庙,母亲又答应了,结果三姑娘又在西顶庙坐化,成为肉身娘娘。”
五顶娘娘庙各有特色,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
如今,这五座娘娘庙中能修复的除了北顶娘娘庙之外,还有西顶庙和中顶庙。修复后的北顶娘娘庙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北端,已成为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
八、北京八达岭
北京市延庆区G6京藏高速58号出口
故事:
伏牛山神
据《史记》记载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
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
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
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