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泽惠千年是灵渠——兴安灵渠简介,走进桂林兴安灵渠千年历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9:08:50    

岁月在这里沉淀,时光在这里停驻,大秦的号角已经成为远古的绝响,大秦的铁骑已经湮没在古都的风中。遥远的南国,却留下了大秦的印记。在蜿蜒的河道中屹立千年,无声的呜咽似乎仍旧在涤荡着历史的气息,过往的河沙记忆了近乎两千年的历史。这里就是灵渠,走进灵渠,走进灵渠的历史,似乎也在渐渐走近大秦。

这是有着几近两千年历史的灵渠啊,就在眼前,湘江和漓江在这里交融,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在这里连接,如果发生在现代,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发生在两千年前的大秦,就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我们来看看灵渠的历史吧,看看它有着怎样的奇迹。

两岸繁花似锦(彭书华 摄)

灵渠的开凿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又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约开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至三十三年之间(公元前 214 年),是现代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灵渠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横跨南岭,沟通湘江、漓江,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1963 年,郭沫若在游览灵渠后曾写诗赞叹,在其自注中,将灵渠与长城相提,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在1988 年,灵渠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网络配图

古籍的记载与文人书写

灵渠的开凿时间早在汉代典籍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记载:“又使尉(陀)屠雎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淮南子》中记载:“(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明代诗人俞安期有《舟过秦渠即景》写灵渠蜿蜒穿插在山峰之中:“秦渠曲曲学三巴,离立千峰插地斜。苑转中间穿水去,孤舟长绕碧莲花。”明朝解缙有《兴安渠》一诗赞叹秦人的智慧和灵渠:“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网络配图

“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秦堤、桥梁、亭阁等部分组成。它们虽然在修建时间上有先后,但却是灵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86 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的陡门设计是“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在历史上开凿于大秦,却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的修整,大秦开凿灵渠是为了征服百越,唐宋时灵渠也多用于战争目的。清代,灵渠则主要用以漕运,《兴安县志》记载清代陈元龙所著的《重建灵渠石隄陡门碑记》中曾描述:“夫陡河虽小,实三楚、两广之咽喉,行师馈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具有大石笛束水归渠,不使漫溢,小民庐舍田亩,借以保全,所关非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