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郑州地势最高的是哪个区(郑州为什么总有极端天气“干旱、暴雨、大风、冰雹、干热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7 09:51:34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郑州所处的地形地貌?

郑州市地形比较复杂,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登封市境内玉寨峰海拔高程1512米,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一般为150—300米,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程一般小于100米,最低处只有72米,境内高低相差1440米。郑州市地貌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黄淮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后部,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则构成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地区,郑州山区面积2375.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6%;丘陵区面积2256.2平方千米,占30.0%,平原区面积2879.7平方千米,占38.4%。

郑州所处的地形地貌

山地以嵩山山脉中段和东段为主体构成,包括箕山山脉以北的部分地区,属中山类型。箕山山脉北部和嵩山山脉南侧边缘,地势起伏较小,属低山类型。全市山地面积23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9%。山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一般在250—800米之间,局部地区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最高点为少室山主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

丘陵分布于京广线以西,黄河以南,嵩山山脉以北。主要分为基岩丘陵和黄土丘陵两种类型。基岩丘陵局部有薄层黄土覆盖,大部分地表基岩裸露,冲沟发育,形态破碎。黄土丘陵土层较厚,但地表植被较少,常年受雨水冲刷、侵蚀,形成沟壑纵横,部分沟深达30一50米。全市丘陵面积225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0.3%。海拔高度大部分在200—3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50—100米,地表起伏相对较小。

平原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东部平原位于黄河大冲积扇基轴南翼,主要分布在郑州市区、中牟、新郑。西部平原位于伊洛河下游两岸和枯河流域,分布在巩义、荥阳境内。全市平原总面积28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7.8%。东部平原海拔在75—1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30米。全市最低点在中牟县邵岗一带,海拔高75米。西部平原海拔在200—300米之间,相对高度30—50米。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是郑州市主要农作物区。


再了解一下郑州的常年的季节气候?

郑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冬季漫长干冷,雨雪稀少。30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0.5℃,极端最低气温-16.3℃(1990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41.5℃(2002年7月15日)。最低月平均气温-1.71℃(2000年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8℃(2009年6月和2010年7月)。生长期年平均306.7天(2月15日到12月180),无霜期年平均212.6天,最长达231天,最短为18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64.3小时,年总辐射452.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06.7天,年平均降水量632.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8天。极端年最大雨量953.9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80.6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8月最多。

1980年-2010年月均气温和降水情况

降水

郑州市处于豫西北黄河沿岸全省降水量最少区域的南侧,降水量稍偏少,年平均599.5—707.0毫米。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较大,一般以高山最多,平原稍次,丘陵地区较少,各县市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新郑,为707.0毫米,最少的是登封城区,由于山脉对天气系统的阻挡作用,年降水量为599.5毫米,巩义由于受大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也少,为604.7毫米,郑州市区降水量为652.9毫米。其它一些地区则处于中等水平,全市大致为东多西少,山区的降水量也有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郑州市各县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为降水日)为81.9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22—25%。

郑州4个月的天气情况统计

那么周边都有什么主要流域?

郑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 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包括巩义市、上街区全部,荥阳市、惠济区一部分,金水区一小部分及中牟县、新密市、登封市一小部分,面积2011.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7%;淮河流域包括新郑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全部,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金水区和惠济区的大部分,面积5499.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3%。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9条,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过境河流有黄河、伊洛河。

  • 黄河流域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郑州境内干流河长150千米,花园口水文站多年平均(1974—2015)实测径流量314亿立方米,黄河在郑州市境内的支流有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

黄河流域


  • 淮河流域

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经河南、安徽到江苏入洪泽湖,在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北流入海。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千米。郑州市境内支流主要有颍河、贾鲁河、运粮河等。

淮河流域航拍图


近30年来有哪些重大天气自然灾害州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雨涝、大风、冰雹、干热风等。旱灾频率较高,分为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几种,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至2009年冬春之交,降雨量仅为常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中原区、二七区、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荥阳市、巩义市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6048.5亩,受灾人口113.48万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18619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

极度干旱导致农作物枯萎


连续雨涝灾害分为暴雨型和连阴雨型,多发于夏季和春秋季,平均三年一遇。2011年9月,连续16天普降小到中雨,总降雨量218毫米,造成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登封市、巩义市、中牟县受灾。受灾人口41807人,其中因灾死亡2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552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1481亩,其中成灾面积66061.5亩,绝收面积7324.5亩;倒塌房屋1017间,损坏房屋1564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04.2万元。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农作物严重涝亡


强风灾多发生在春、夏季,常伴有雷暴雨或冰雹,最严重的一次是1994年6月12日下午5时10分,最大风力10级以上,大风伴随暴雨和冰雹,将大树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线杆刮倒,致使郑州市区大面积停电9小时以上,郑州火车北站供电线路中断7小时,交通、通信中断,新郑、登封等市也遭受灾害。

一场强风把玉米作物全部刮倒


冰雹灾害平均三年一遇,1953年7月31日上午,西北郊连降冰雹30分钟,大如拳头、小如鸡蛋,砸死3人。灾害性干热风主要发生在初夏(5月上旬至6月上旬),对小麦生育后期(成熟期)危害极大,如2000年由于春夏连旱,加上干热风危害,致使小麦减产50%。2009年11月11日凌晨至12日8时,全市普降暴雪,深达32厘米,降雨量达27.4毫米。全市受灾人口11.1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73公顷,绝收13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252.1万元。

鸡蛋般的大小冰雹

个别冰雹有拳头般大小


一起回顾郑州7.20有多严重!

事发当日郑州的降雨两实况图


郑州周边乡镇受灾情况

720暴雨地铁被淹没

高架桥桥下被突如其来的雨水郑州市民

郑州京广隧道被雨水淹没

7.20罕见暴雨郑州街头

当时行驶在隧道里的汽车

郑州东站的当时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