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景区位于桂林市王城路1号,桂林市城市中心。景区内既有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与历史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景区独有的特色。靖江王府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而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真迹就出自独秀峰山下石崖上。王城景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靖江王府,二是独秀峰。

景区一览
靖江王府:
早在宋朝,这里曾是铁牛寺,元代改为大国寺,继而又称万寿殿。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时,此处是藩邸。朱守谦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建府,历经20年建成。王府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355米,墙高7.9米,厚5.5米,占地面积约198800平方米。王府周围筑有1500米的城垣,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故又亦称王城。王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四大门的名字是朱元璋亲自取的。他希望靖江王能够仁慈子民,义播四方,礼贤下士,智慧豁达。王府的建筑布局“悉依王制”:以南北为中轴,左右对称而建。从南往北是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御花苑。左设宗庙,右建社坛。以这些主体建筑为中心,周围广建厅堂楼阁、亭台轩榭。整个王府构建齐备,红墙黄瓦,云阶玉陛,富丽堂皇。随着历史的变迁,王府许多原有的建筑已不存在,现存的建筑物多为抗战后所建的仿古建筑,但总体风貌、明代建筑风格犹存。现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还有城门、城墙以及承运门、承运殿的石制月台栏杆等。

王府正门
这座红墙碧瓦、云阶玉壁的王城,算来比北京故宫还早34年,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广西师大传承了王城的文化脉络,静谧的校园氛围更增添了景区浓厚的文化色彩。

王府秋景
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诞生于此,他是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加之子,原名朱若极,明亡时离桂流落他方。清代将王城改建为贡院,是广西举行乡试考取举人的地方。至今在东华门、正阳门、西华门之上,还嵌着“状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块石牌坊,朱红大字十分醒目。中国封建科举分三级: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解元: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会元,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骑马游街。清嘉庆年间临桂陈继昌连中三元;道光至光绪年间,桂林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殿试第一,于建章为榜眼。三坊就是分别为他们所立的。

贡院
独秀峰:
独秀峰在桂林城市中心拔地而起,孤峰傲立,与桂林著名的叠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堪称桂林第一峰。

独秀峰
该峰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石沉积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有3组几乎垂直的裂隙切割,从山顶直劈山脚,通过水流作用,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独秀峰山体扁圆,东西宽,端庄雄伟,南北窄,峭拔峻秀,有“南天一柱”之誉。晨曦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然一位紫袍玉带的王者,故又被称为“紫金山”。南朝宋颜延之诗云:“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张固诗谓:“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都突显出其巍然兀立的气势。
独秀峰顶是桂林城市中心眺望景致的最佳之处,登临峰顶,举目四望,万山环绕,城中景色,尽收眼底。
由山西麓一条曲折的石磴道上山,穿九曲桥到仰止亭,崖上石刻很多,有唐邓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清黄国材题“南天一柱”、清乾隆皇帝诗和慈禧太后书写的大“寿”字等。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最早就刻在独秀峰上。“桂林山水甲天下”80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此语出自何人之口却悬而未决。有人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一音之转,也有人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的诗。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了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一直鲜为人知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王正功的诗句极好地凸显出桂林的山清、
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独秀峰
独秀峰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峰顶有独秀亭。
独秀亭:
独秀亭在独秀峰顶,为二层、红柱、六角、重檐、瓦顶的仿古亭。亭高7米,长宽各4.8米,面积23平方米。柱间有通透花窗,东西向双开门。亭侧另有方亭,高6米,长宽各4.7米,面积22平方米,原为空袭报警设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台,周有栏,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云生足下,星列胸前,桂林奇山秀水一览无余。

独秀亭
太平岩:
太平岩位于独秀峰西麓,原名西岩,高2.9米,宽4.25米,长31.5米,面积140 平方米。太平岩岩洞刻有恭惠王朱邦宁绘刘海蟾像,俗称刘海洞。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新开发时,挖出一枚“太平通宝”钱币,靖江王认为“此惟兆哉,山灵告予”,“遂以太平名岩”,太平岩的名称从此就沿用下来。

太平岩有自己的特色,岩体像一间宽敞的房子,地面十分平整。岩顶高悬的钟乳石,有的像梳得整整齐齐的少女鬟发,有的像色彩斑斓的龙鳞,还有形状怪异、闪耀着金光银光的沙石,令人眼花缭乱。明藩王在岩前栽种花木,修建宝塔、庵院,在洞中塑立神像,亲自写游记,还邀集地方官员游宴赋诗,并在洞壁镌刻宗室诗多首。

月牙池:
月牙池位于市区独秀峰东麓。此外原有独秀泉,起初因泉凿池,形如月牙,池上曲栏水榭,池畔垂柳依依,景色十分优美。月牙池与东圣母、春涛、白龙并称桂林四大名池。独秀峰与月牙池天造地合,相映成趣,系桂林古八景之一。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牙池
雪洞:
位于独秀峰西北麓,洞口向月牙池,高约3米,宽5.6米,深32米,面积约180平方米。明户露《赤雅》载:“雪洞乳石最奇。”洞壁呈白色,所悬乳石洁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字,旁有双凤石。原有唐人诗刻,今泯灭无存。

中山纪念塔: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王城内独秀峰东麓月牙池畔。1925年9月,当时在广西的国民党著名人士白崇禧、刘为章、李耀轩、李维仁、裘邦焘等为纪念广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广西统一,特在孙中山先生1921年誓师北伐驻足处兴建此塔。

历史拓展:
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的身份,亲率粤、桂、滇、黔、赣等军部队,抵达桂林,准备督师北伐。抵桂当天,孙中山受到了桂林各界人士盛况空前的欢迎。这一天被记录为,桂林建制以来最热闹的日子,而今独秀峰·王城景区,正式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总统行辕。
孙中山驻跸桂林期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共产党员张太雷的陪同下来到桂林与孙中山进行了多次长谈。
此次会晤奠定了“联苏、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思想基础。确立了联合苏联、争取苏联帮助、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想。
孙中山在桂林革命活动时,进行多次演讲,其中以在靖江王城的三次演讲影响最为深远。分别为:1921年12月7日《三民主义是建设新国家之完全方法》;1921年12月9日《知难行易》;1921年12月10日《军人精神教育》。
在王城驻扎期间,孙中山见后苑杂草丛生,便率卫队清整,并修筑了从东华门内右侧一直到玉皇阁前古梅圮数百米长的一条路,这是桂林的第一条马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李任仁、裴邦焘等爱国人士为纪念孙中山逝世及广西统一,特在靖江王府中开辟中山公园。并在月牙池旁修筑了一座中山纪念塔及仰止亭以示永久缅怀。
